新版国标《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36276-2023)已于2023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并将在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作为锂离子电池开展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及抽样检测的执行依据,对行业影响重大。
作为现行2018版国标的修订版本,新版国标更改相关技术要求,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在锂离子电池电性能、环境适应性、耐久性能、安全性能、功率特性、液冷管理性能、高海拔绝缘性能、循环性能等方面作出重大修订,同时增加了抽样检测相关规则要求。
本文对新版国标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解析。
01 电性能 储能电池初始充放电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新版规范提出锂离子电池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为5-45℃,同时细化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在额定功率、不同充放电功率、高温适应性、低温适应性等效率要求。相对现有国标,新国标细化并提高了效率相关要求,例如现行国标规定电池单体效率不低于90%,新国标按照不同为93%(25℃);现行国标规定电池单体高温能量效率不低于90%,低温能量效率不低于75%,新国标规定电池单体从高温或低温环境恢复至室温后能量效率不低于93%。 02 安全性能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划分为电气安全性能、机械安全性能、环境安全性能、热安全性能、报警和保护功能,例如现行国标热失控提出“触发电池单体达到热失控的判定条件,不应起火、爆炸”,新国标细化相关要求,对电池单体绝热温升特性提出要求,提出在全寿命周期内,热失控时表面温度应大于90℃,热失控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随着液冷技术的普及,新国标提出液冷管路耐压要求,电池模块液冷管路内压强达到最大工作压强的1.2倍时静置1min,管路不应破裂,且气压降应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强的0.1%。 外部短路是热失控发生的原因,新国标细化试验方法,例如对于电池单体,在初始化充电后以1mΩ外部线路短路10min,不应起火,不应爆炸,不应在防爆阀或泄压点之外的位置发生破裂。 对于电池簇报警和保护功能,新国标提出电池簇运行过程中电压、电流、温度、电压极差、温度极差、绝缘电阻等参与达到报警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并执行相应保护动作。 03 性能测试 04 检测分类和检测项目 新增抽样检测是新国标的一个重大变化,通过抽样检测来保障储能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抽样检测对外观质量、初始充放电性能、倍率充放电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电气安全性能试验、安全性能试验等进行检测,建议每百兆瓦时抽取电池单体15只、电池模块5套、电池簇1套。 05 运输和贮存 新国标规定产品运输过程电池能量状态为20%-50%,贮存能量状态宜为30%-50%,每贮存6个月宜进行能量状态维护,贮存环境温度宜为20-35℃,且不高于50℃或低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