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Lithium battery)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通常是不可充电的,且内含金属态的锂。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在使用锂电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电池和电器具上“十"和“一"标志,将电池正确装入电器具。如果电池反装,电池有可能被充电或短路,从而导致电池过热、泄、泄放、破裂、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3)不要对电池充电。试图对不可再充电的电池(原电池)进行充电会使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和/或热量,导致泄漏、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4)不要使电池强制放电。当电池被外电源强制放电时,电池电压将被强制降至设计值以下,使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可能导致泄漏、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5)不要将新旧、不同型号或品牌的电池混用。更换电池时,要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新电池同时更换全部电池,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池或新旧电池混用时,由于存在电压或容量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些电池过放电或强制放电,从而导致泄漏、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6)应立即从电器具中取出耗尽电能的电池并妥善处理。如果放过电的电池长时间留在电器具中,有可能发生电解质泄漏,导致电器具的损坏和/或人身伤害。 (7)不要使电池过热。电池过热,可能会导致泄、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8)不要直接焊接电池。焊接电池的热量可能会导致电池泄漏、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9)不要拆解电池。拆解电池,接触电池内的部件是有害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着火。 (10)不要使电池变形。电池不能被挤压、穿刺或遭受其他类型破坏。这些陋习会导致泄漏、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 (11)不要用焚烧方式处理电池。焚烧电池时,积聚的热量可能会导致电池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除了可采用被认可的可控制的焚烧炉外,不能焚烧电池。 (12)外壳损坏的锂电池不能与水接触。金属锂遇水会产生气、着火、爆炸和/或造成人身伤害。 (13)电池应远离儿童。尤其要将易被吞下的电池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能放入吞咽量规的电池。误吞电池应马上就医。 (14)无成人监护时不允许儿童更换电池。 (15)不要密封和/或改装电池。将电池密封或进行其他改装后,电池的安全泄放装置有可能被堵塞面引起爆炸并造成人身伤害。如果必须要对电池进行改装,应当征求电池制造商的意见。 (16)不用的电池应存放在原始包装中,远离金属物体。假如包装已打开,不要将电池混在一起去掉包装的电池容易和金属物体混在一起,使电池发生短路,导致泄漏、泄放、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防止这类情况发生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将不用的电池存放在原始包装中。 (17)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电池,应将电池从电器具中取出(应急用途除外)。立即从已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器具或预计长期不用的电器具(如摄像机、照相闪光灯)中取出电池是有益的。虽然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锂电池有良好的耐泄漏性,但是已部分放电或完全放电的电池比未用过的电池容易泄漏。 锂电池陈列和贮存的相关要求如下: (1)电池应贮存在通风、于燥和凉爽的环境中。高温或高湿有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和/或电池表面腐蚀。 (2)电池箱堆叠的高度不可超过制造商规定的高度。假如太多的电池箱堆叠在一起,最下层箱中的电池有可能受损并导致电解质泄漏。 (3)勿将电池陈列或贮存在阳光直射或遭受雨淋之处。当电池受潮时,电池的绝缘性能会降低,有可能发生电池自放电和腐蚀;高温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4)电池应保存在原包装中。若拆开包装将电池混在一起,电池有可能短路或损坏。 (5)贮存区应清洁、凉爽、千燥、通风、能防风避雨。 (6)正常的贮存温度应在+10℃~+25 ℃之间,不能超过+30℃。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极端湿度(相对湿度高于95%或低于40%)下,因为这样的湿度对于电池和电池包装都有害。因此,电池不应贮存在暖气片或锅炉旁,也不应直接置于阳光下。 (7)尽管在室温下电池的贮存寿命很长,但是在采取特殊预防措施后存放在的较低温度下时电池的贮存寿命更长。电池应密封在特殊的保护性的包装中(如密封包装袋或其他包装),在电池温度回升至室温过程中仍应保留包装,以免电池上出现冷凝水。加速回升温度是有害的。 (8)冷藏后恢复至室温的电池即可使用。如果电池制造厂认可的话,电池可装在电器具内或放在包装内贮存。电池可堆放的高度显然取决于包装箱的强度。一般规定,纸质包装箱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木箱不超过3m。
(2)不要将电池短路。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互连接时,电池就短路了。例如:随意将电池放在装有钥匙或硬币的口袋里时,电池就可能会发生短路,从而导致泄放、泄漏、爆炸、着火和人身伤害。